close

  最近三聚氰胺奶製品事件的爆發,造成的風暴不斷擴大,也讓民眾(尤其是家中有小貝比的家長)擔心害怕,是不是不小心就誤食了。三聚氰氨無色、無香、無味,被禁止用在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黑心食物商人為了測出足夠或較高的蛋白質含量,有時候會利用三聚氰氨來造假。

  因為直接測量食品中的蛋白質在技術上比較複雜,所以一般檢驗比較常透過測定氮原子的含量來推算食品中的蛋白質含量,而三聚氰氨的含氮量比起一般蛋白質的平均含氮量來得高,是66%比16%的差距,進而造成食品含氮量較高的假象(即象徵蛋白質含量也較高),這次的三鹿奶粉污染事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沒有必要一天吃太多蛋白質
  這種添加食品蛋白質含量的做法,其實來自於一個大家對蛋白質的刻板印象──科學家、政府和媒體都灌輸著要多攝取蛋白質的觀念,尤其是小孩子成長期間,所以民眾也這麼以為,而廠商為了利益,當然就會提供符合需要產品,如果碰到黑心的廠商,像三鹿奶粉這類的事件會發生,也是無法避免的。

  問題是,我們根本不需要那麼多蛋白質!康乃爾大學的營養生物化學系榮譽教授--T.柯林.坎貝爾博士,在他所寫的健康鉅作
《救命飲食》指出,「若與總卡路里攝取量相比,其實人體只需要5%至6%的膳食蛋白質去代替體內定期流失的蛋白質,一般大部分營養建議的蛋白攝取量都在9%到10%,以確保大多數人至少都達到5%至6%的需求量,但很多人的飲食常會超過這個建議量。」(PS.依據體重與總攝取熱量來估算,10%的蛋白質攝取量表示每天會吃下約50~60公克的蛋白質,如果是6%則是25~30公克。)

就連政府也不老實

  然而,就連政府都可能不站在人民這一邊,並公開一些誤導民眾的飲食建議,讓人民因為營養相關疾病而受苦,拿美國為例,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食品營養委員會竟然曾經建議蛋白質的上限為35%,坎貝爾博士對此提出相當強烈的質疑:

  「這項由政府贊助的2002年食品營養委員會建議報告,說我們最多可以攝取35%的蛋白質,以降低癌症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罹患率,然而我們思考過科學證據,就知道這是扭曲的事實。事實上,若增加10%至20%的膳食蛋白質攝取量,就會引起相當廣泛的健康問題,尤其以大部分蛋白質都來自動物性食品的影響最鉅。」
更令人心驚的是,而且參與這份報告的成員中,竟有成員對營養完全沒有概念,或是報告的過程中根本沒有討論過蛋白質的科學證據!

  就像動物權利運動者常常喊出的口號「沒有消費,就沒有殺害」一樣,如果我們沒有陷入「高蛋白質=營養健康」的迷障,進而成為挑選食品的依據的話,或許廠商也不會為了要迎回消費者的需要而走上歪路。認識健康真相,是我們保護自己很重要的撇步;別忘了,蛋白質固然很重要,但適量攝取更重要,而且植物性蛋白質優於動物性蛋白質喔!


       (轉載自:素食星球網http://www.vegeplane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救命飲食 的頭像
    救命飲食

    救命飲食

    救命飲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